他最后明明自刎乌江,怎么还成了英雄了呢?
答:你好,我是一个喜欢读书、旅行、看电影的柏拉图的想象,目前生活在上海,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:关闭读书灯,一身都是月。我现在我来回答一下你的问题:
我的家乡在江苏省宿迁市,我的家乡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位英雄:公元前210年,秦始皇南巡,一个年轻人站在欢迎的人群当中,心想:我要取代他。
这个人就是后来争霸天下的西楚霸王项羽。
当时,人间流传一句谚语: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。果不其然,多年后,项羽、刘邦同时率兵抗秦,而项羽真所谓是过五关,斩六将,破釜沉舟,一举拿下了天下,成为了一代霸王。
《史记》作者司马迁曾这样评价项羽:“位虽不终,近古以来未尝有也。”
宋代词人李清照曾写下一首诗表达对项羽的思念:
《夏日绝句》:
生当作人杰,
死亦为鬼雄。
至今思项羽,
不肯过江东。
是啊,至今思项羽!都二千多年过去了,人们依然没有忘记这位英雄。
在历史的洪流中,不过很少有人像项羽一样,成为家喻户晓的大英雄,成为千古传奇。
项羽,(公元232年——公元前202年)出生于贵族家庭,江苏宿迁人,其为秦朝末年起义军领袖,名将项燕之孙。他23岁跟随叔父项梁参与吴中起义,后杀死秦王子婴,称为西楚霸王。
历史上成功的战例非常多,但是,被世界各方战略家,津津称赞的当属项羽的巨鹿之战。
项羽跟随叔父起兵,屡立战功。巨鹿大战前,项羽的军队在彭城,奏将鄣邯大败项梁军队之后,又大败赵军,赵歇、陈余等王侯将相都逃聚在巨鹿之城。鄣邯包围了巨鹿城。
楚怀王因为对项羽有防备之心,又听信了毫无战功的宋义的话,立他为上将军,而立项羽为次将。宋义率兵向北进发,本可以解救赵国出围,但是,宋义却故意停留四十六天不前进,因为宋义另有他图。
项羽代表军队向宋义讨说法,宋义不但没有发兵进攻之意,还大大羞辱了项羽说:若论披甲执锐兵,勇战前线,我宋义比不上你;若论坐于军帐,运筹决策,你比不上我宋义。
开始,项羽出于为大局考虑没有反抗,回到自己军帐中,当时,正值荒年的时候,百姓贫困,将士们也更是没东西吃,每日靠吃芋艿掺豆子,但宋义却大摆酒宴,会宾客。
项羽认为宋义并非国家贤良之臣,再加上他竟让自己的儿子去齐国当首相,以谋私立,不顾国家安危。于是,在得到将士们的支持,项羽某一天早晨去参见宋义,并且,在军帐中砍下了宋义的人头。然后率领十万将士大渡漳河,而漳河对面是六十万的秦军,这场仗无疑是以卵击石。
但是,项羽对这场战役却胸有成竹,并命人把船只全部沉入河底,锅锅碗瓢盆全都砸破,军营烧毁,仅仅带了三天的粮食,以此向将士们表决一死战的心决心,义无反顾,这就是享誉国内外的“破釜沉舟。”
项羽军队到达前线,包围秦将王离的军队,英勇杀敌,打败秦军,杀了苏角,抓获了王离。
接着项羽率领楚军军队,以一当十,杀气腾腾,诸侯将士个个心生畏惧。当项羽率领军队冲进军门时,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行走,无人敢抬头直视项羽,自此,项羽彻底瓦解了秦军的势力。
巨鹿之战,最终以少胜多,泱泱大秦,就此结束,世人感叹:其兴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。
就这样,项羽以自己勇敢、智慧以及气吞山河的气势恢弘改变了世界历史。
司马迁撰写史记时,从三千多年历史中,只选了十二位帝王作传,有三皇五帝、秦皇汉武。但是,他毫不犹豫的将项羽写进了十二位帝王的计算中。
毫无疑问,项羽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,不以成败论英雄的真正英雄。
有人说: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,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,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项羽。
他与虞姬的美丽爱情故事也成为千古绝唱,他的英勇传奇精神,成为我们后人学习的典范。
外国哲人说过: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,一个有了英雄而不崇拜英雄的民族,是没有希望的民族。
向英雄致敬!
项羽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盖世英雄,多年来为人们所崇拜敬仰,也希望他短暂人生所拥有的英雄气概、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直鼓励着你我。
你们心中的项羽是怎么样的一个英雄呢?欢迎留言讨论!
说的是明朝嘉靖三十八年,1000多名倭寇进犯福建永泰县城。因嘉靖年间武备松懈,本该常设的兵备,因无法供应兵饷而无驻兵。当时新上任的知县,名叫周焕,怀着一颗爱民之心,决心保境安民。一边向周边府县请求救兵,一边号召乡勇自救。时有自幼习武卖艺为生的青年壮士林大有,恰巧从福州赶回伏口老家经过永泰县城,闻讯自告奋勇参加保卫战,得到知县周焕的信赖,就派他带领招募乡勇民兵协力堅守阵地。
林大有他们用鸟枪、土炮、弓箭、流石、飞棍御击倭寇,敌冠伤死百余人后,暂时撤退。第二天,倭寇再次进攻失敗。第三天.由于汉奸出卖,城被攻破,知县周焕壮烈殉职。林大有继续率兵民顽强抵抗,与倭寇殊死恶战坚持到第五天,大有的好友劝他撤退逃生。大有坚定地说:“我誓与城池共存亡。”那人行强拉他走时.他竟咬朋友的手挣脱冲向敌阵,与其他战友巷战到傍晚,最后全部牺牲,大有的父母家属十几人也同时遇难。
战后,人们从300多具尸体认出林大有。他甲胄完好,手握钢刀,双目圆睁,怒气勃勃如生,牺牲时年仅34岁。林大有牺牲后被列为“抗倭英烈”享祀永泰联奎公园的“永泰名人走廊”。
据说林大有自幼习的是其家乡祖传的“虎尊拳”。该拳术为永泰县洑口村李元珠所创。传说李元珠是萧连寺遭劫后,武术大师铁珠流落永泰民间亲传徒弟,李元珠在精研山拳的基础上,遂取山区猛虎之形意,创编虎开拳。因虎为百兽之王,虎形拳刚硬,练者难,成者尊,故取名“虎尊”。虎尊取猛虎之凶猛为形象,拳势勇猛,劲力刚强,以短手近打为主,讲究底力与内功,虎尊的套路及动作名称多以虎的形象来命名。
我的家乡在山东省禹城市十里望乡,记得上初中的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《燕子李三》。我想80后对这部电视剧是不是有很深的印象呢?电视剧中的李云飞、李云龙角你还记得吗?李云龙的扮演者张立就是通过这部电视剧火了,现在还活跃在电视屏幕中。现在上了年纪的老人,提起燕子李三的故事还能娓娓道来。今天我们就说一说山东禹城李庄的“燕子李三”。
山东禹城“燕子李三”原名李圣五。李圣五其人品性恶劣,不走正道,以偷盗嫖娼为乐。他离开五台山以后,于1936年开始在济南作案。曾潜入当时省主席韩复榘所办公的省府行窃,正巧被韩复榘当场撞见。李圣五运用轻功,在重重卫兵的追捕下轻松跃墙逃脱。因行踪败露后被擒获,但李圣五乘看守疏忽,运用道家内功之“脱骨术”卸脱捆绑身体的绳索,再次逃脱。从此,“李燕子”在黑白两道及民间声名鹊起。
抗战结束后,李圣五恶习不改,还曾盗窃过中共地下交通站,终于遭多方记恨。但其凭借高超的轻功,仍屡次逃过缉拿。1948年中共占领济南以后,市局将缉捕李圣五列为工作重心之一。李圣五不思退隐,反而顶风作案并犯下命案,终为公安人员所获。但其竟然在被押解路上再次依靠内功挣脱绳索并开枪拒捕,后运用轻功,利用街道上人流掩护顺利逃脱。当时,此事惊动了公安部,济南市局受到上级批判,并被勒令限期破案。
1949年,李圣五潜伏在江苏徐州与一歌伎姘居。有关部门获悉此事,组织力量缉拿。将李圣五堵在屋内,使其无法施展轻功,终被擒获。同年10月,李圣五在济南被执行枪决。其人有证可查的盗案共35起,杀人10名。
据传李圣五早年学习道家正宗,轻功及内功修为很高。若一心修道应能得善果,若本分入世做人也会成为一代武林大家。但其生性阴险狠毒,顽劣不羁,害人终害己。即便逃脱缉拿,也定遭天谴。
电视连续剧《燕子李三》中的反面主角“李云龙”的塑造,很大部分便是参考李圣五之事迹。
我们家乡出了一个恶贯满盈的燕子李三,他的下场也罪有应得,现在年轻人知道“燕子李三”故事的人越来越少了,你了解了吗?
我的家乡在安徽省枞阳县,枞阳县和铜城县在解放前都属于桐城县,枞阳县东部一代称为东乡,而铜城县在西边称为西乡。
我在小的时候,经常听长辈们在谈论东乡武术。东乡特别是现在的横埠镇一带是有名的武术之乡,哪里的男孩子从小就随父学武,代代相传。他们对武术一般是传男不传女,认为女儿终究要嫁人,不把自家的武术绝技带到别人家去。不过,也有个别家庭在武术上对待子女不是很严肃,也有传给女儿的例外。
东乡武术以基本套路散打为基础,后逐渐发扬光大,注重从小基本功的训练,以硬功、气功和轻功等多种武艺技巧相结合而练习,在技艺上也产生了各家的特长。
他们是这样练习捶击的,在墙上挂上一叠360张纸,每天按时击打几十次,每天撕掉一张,坚持一年后,捶击力量惊人。我按此法坚持了一个月,竟然一捶可以击断一块红砖,而且每次都行。后来我没有坚持,放弃了。
下面分享二个真实的故事:(一)
东乡有一个武林之家的女儿,嫁到本地区江南泾县一户人家。由于是媒人介绍的,之前并不了解男方的情况。结婚后不久,女人发现丈夫性格不好,脾气爆燥,时常为点小事打骂妻子。
女方不但是个武林世家,而且也是书相门弟,一家人知书达礼,和谐谦逊。他家女儿从小受教良好,温柔善良,对于丈夫的行为举止一度忍让。而丈夫也看到妻子骂不还口、打不还手,时常得寸进尺。丈夫也知道女方家庭人员有武功,知道女人是不会学武的,所以肆无忌惮。
女儿终于忍无可忍,回到娘家后把丈夫对待她的情况告诉了父母。父亲说:“下个月我做寿,你们回来一趟,我会处理好的”。女儿还当心丈夫被打,立刻求饶父亲说:“爸爸,您从小教育我们要学武先学德,您不能把他怎么样”。父亲说:“孩子,你放心!我不会动他一下的,到时我自有办法。”
女儿带着丈夫回到了娘家,娘家人热情款待。酒足饭饱之后,家人围坐闲聊,喝茶吃点心,这时女儿父亲将口含的橘子皮朝屋顶吐去,只听”嗖”一声,橘子皮牢牢地贴在大厅的屋梁上。其实,如果没有一定内功的人,橘子皮是吹不上屋顶的,即使上了屋顶,也很难贴住。丈夫叫女婿给弄下来,女婿东找西找,找来一根竹杠,可是大厅太高,竹杠够不着。这时,老丈人对女儿说:”还是女儿来吧。”女儿会意,只见她轻轻往上一跃,拔地腾空,毫不费劲的将皮弄了下来。父亲故作惊讶的说:“女儿何时学得这些功夫?”女儿说:“都是你们练习时我偷学的。”父亲说:“这功夫还了得!万一你们夫妻闹矛盾,一出手把我宝贝女婿打坏了如何是好?”
女婿看到刚才的举动,目瞪口呆,脸羞得通红,从此后再也不敢对妻子动手动脚了。
故事(二)
东乡以习武盛行,有一大户人家,由于上辈没有习武之人,所以也就没有了武学的传承。父母怕孩子长大后受人欺负,就在外地请了一个武林人士在家,专门教儿子习武。
师傅每天吃住在他家里,这家人待师傅也很热情,隔三差五的杀些鸡和鸭等招待师傅。
有一天,小孩妈妈做了许多菜,另有一碟干鸡胗,小孩妈妈发现师傅边喝酒边吃鸡胗,其它菜都很少吃。从那以后,孩子妈每次杀鸡做菜都将鸡胗留了下来。几次以后,师傅觉得奇怪,心想,这家妇人看似厚道,实则抠门,每次把鸡胗藏起来不给我吃,我一定对她儿子要留一手。
三年后,师傅的教期到了,徒弟也学了很多知识。师傅临走时,孩子和妈妈送别师傅很远,师傅转身欲走时,孩子妈妈叫住师傅说:“师傅!您等一下”,说着从怀内掏出一包东西递给师傅,说:“感谢师傅三年的教训之恩,这包干鸡胗我特意给您留着,今天给师傅带走以后做下酒菜”。师傅接过布包,深受感动,想到这家为人忠厚,于是当即把孩子拉到一边,把最后一招绝活毫不保留的教给了徒弟。
我的家乡关于武林传说很多,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。我印象最深刻的,不是他们的武功有多高,而是他们大都崇尚武德,宽厚待人。他们教孩子武艺时,同时教他们学会忍让、学会做人。他们清楚,人外有人,山外有山,武功一但掌握在行为不端的人手里,后果非常严重。